1. 目光交流异常:回避对视或眼神接触短暂,难以通过眼神表达需求。
2. 互动意愿低下:对同伴游戏无兴趣,常独自玩耍,缺乏分享行为(如展示玩具给他人)。
3. 情感回应薄弱:对他人情绪(如微笑、哭泣)反应淡漠,受伤时较少寻求安慰。
1. 语言发育迟缓:可能仅能说简单词汇(如"爸爸"),无法组织完整句子,或出现语言倒退现象。
2. 非语言交流缺陷:较少用手指物表达需求,更多通过拉扯他人完成动作;缺乏点头/摇头等示意动作。
3. 刻板语言:重复特定短语或广告词,但无实际沟通意义。
1. 重复动作:反复开关门、旋转车轮,或长时间排列物品。
2. 流程固执:坚持固定路线、用餐具,抗拒日常生活规律变化。
3. 感官异常:对某些声音/触觉过度敏感(如捂耳躲避吹风机)或迟钝(无视疼痛)。
若发现上述表现,建议使用标准化工具初步筛查(如CARS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并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诊断。早期干预(如行为训练、语言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需注意:部分表现可能与性格内向或发育迟缓混淆,需由专科医生结合多维度评估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