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化物吸引:用孩子喜欢的物品(如零食、玩具)作为奖励,将物品放在与成人眼睛平齐的位置,当孩子看向物品时自然形成对视,立即给予奖励并表扬。
2. 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需求时(如要玩具),短暂等待并提示“看着我的眼睛”,再满足需求,逐步建立对视与结果的联系。
3. 物品过渡:将孩子感兴趣的物品从远处缓慢移到成人脸部附近,引导视线从物品过渡到眼睛。
1. 躲猫猫: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吸引孩子,突然露出脸部时保持对视,传递愉悦情绪。
2. 吹泡泡:通过泡泡的移动让孩子追踪视线,家长可停顿等待孩子看向自己后再继续吹。
3. 角色扮演:如“小蚂蚁爬脸”或“找五官”游戏,通过面部互动延长对视时间。
1. 调整视线高度:蹲下或坐下与孩子保持同一水平线,减少对视压力。
2. 自然需求利用:喂饭、递玩具时先语言提示(如“小勺子来了”),等待孩子看向眼睛再行动。
3. 照相引导:用手机或相机吸引孩子看镜头,逐步撤掉辅助物品。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孩子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能逐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眼神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