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自闭症阿德勒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的来源

阿德勒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对自卑感的来源提出了独特见解。他的理论植根于个人经历和临床观察,认为自卑感并非单纯的负面情绪,而是人类心理动力的核心之一。以下是阿德勒关于自卑感来源的主要观点:

1.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阿德勒指出,自卑感源于个体对当前状态的不接纳,是"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之间的差距造成的。这种落差会促使人们通过努力来弥补缺陷,但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强化自卑。例如,即使成绩优秀的人也可能因自我设定的"必须完美"标准而感到"不配得"。

2. 器官缺陷与心理补偿

阿德勒自身幼年体弱多病的经历让他发现,身体缺陷虽可能引发自卑,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个体如何赋予这种缺陷意义——健康人群也可能因主观认知而产生强烈自卑感。关键在于通过合理方式(如技能提升)实现心理补偿,而非陷入自我否定。

3. 社会比较与自我认知

自卑感常源于社会性比较,当人们将成功标准定得过高(如必须买房买车)时,会产生"落后于他人"的焦虑。阿德勒认为这种"用理想自我暴打现实自我"的模式,本质上是通过自卑感作为逃避失败的"保护壳"。

4. 早期经历与意义建构

阿德勒强调自卑感是主观建构的产物。同样的缺陷(如口吃),有人视为需要克服的挑战,有人则将其定义为永久性障碍。这种差异源于个体对生活经验的解读方式,而非客观事实本身。

需要说明的是,阿德勒讨论的自卑感(inferiority feeling)与临床诊断的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无直接关联。他的理论更适用于解释普遍存在的心理动力机制,而非特定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