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神交流异常:缺乏与人对视或持续时间极短,婴儿期被抱起时身体僵硬、回避接触。
2. 呼名反应差:对名字无应答,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物体而非人。
3. 共享注意缺陷:不会用手指物或跟随他人指向观察,对他人展示的物品无兴趣。
4. 情感互动缺失:受伤时不寻求安慰,难以理解他人表情或情绪。
1. 语言发育延迟:2-3岁仍无有意义单词,或出现语言倒退(原本会说的词消失)。
2. 沟通方式异常:即使有语言,常表现为鹦鹉学舌、答非所问或重复刻板短语。
3. 非语言障碍:很少使用点头、摇头等手势,表情单一。
1. 重复动作:持续摆手、转圈、排列物品等,且抗拒改变。
2. 固定仪式:坚持相同路线、固定摆放物品,变化会引发强烈焦虑。
3. 感知觉异常:对声音/光线过度敏感或迟钝,如对疼痛无反应。
1. 专业评估:需由医生通过行为观察结合量表(如孤独症量表)诊断,排除智力障碍等共病。
2. 早期干预:若发现多个特征,建议3岁前尽早筛查,黄金干预期可显著改善预后。
若孩子存在上述多项表现,请及时联系儿童发育行为科进行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