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纳自闭症是自闭症谱系障碍中最典型的类型,由美国精神科医师列昂·肯纳(Leo Kanner)于1943年首次系统描述并命名。台湾地区近年逐步改用“肯纳症”以消除“自闭症”一词可能带来的“自我封闭”语义误解,强调其神经发育障碍的本质。
肯纳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三大类症状:
自闭症谱系包含多种亚型,肯纳自闭症属于典型的重度类型,与以下类型不同:
肯纳型患者中约70%伴有智力障碍,仅10%可能表现出超常智力,因此“自闭症都是天才”是常见误解。
根据DSM标准,需在3岁前出现症状。中国大陆发病率约为1‰,且终身需要支持,多数患者无法独立生活。由于重度患者常伴有语言和智力障碍,自述案例极少。
肯纳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界对自闭症生物学基础的认知,但其早期“冰箱母亲”理论已被证伪。目前社会倡导通过教育、就业等终身照护体系支持患者,台湾地区正名运动即为例证。
若需进一步评估或帮助,可参考专业自闭症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