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行为特征
1. 社交障碍
回避眼神接触,呼名无反应,难以理解他人情绪
独自玩耍,缺乏主动社交行为(如分享玩具或兴趣)
对父母离开/归来漠不关心,肢体语言使用异常
2. 语言沟通问题
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如2岁后语言能力消失)
重复性语言(如广告词、无意义短语)或语调平板
非语言沟通缺失(如不会指物、挥手)
3. 刻板行为与感官异常
重复动作(拍手、摇摆身体、转圈)
坚持固定路线/作息,拒绝变化
对特定声音/触觉过度敏感(如捂耳躲避吹风机声)
二、个案干预方法
1. 结构化环境
使用视觉提示板、固定日程表帮助儿童预知活动流程
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故事训练目光接触和对话技巧
2. 行为干预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强化正向行为,如服从指令训练
代币制或奖励机制减少攻击性行为(如掐人、吐口水)
3. 兴趣引导
利用特殊兴趣(如绘画、恐龙)作为干预媒介
通过音乐游戏、感觉统合训练改善多动和注意力
三、家庭与学校协作
家长参与:家庭需保持干预一致性,避免过度保护或溺爱
教师策略:提供情绪安抚物品(如压力球)、创设低刺激环境
家校共育:定期沟通儿童进展,调整干预目标(如社会故事联合训练)
四、典型案例差异
1. 高功能自闭症:智力正常但社交困难,可能表现为单一兴趣沉迷(如恐龙、数字)
2. 低功能自闭症:伴随智力损伤,语言能力极弱,需重点训练生活自理
如需具体案例分析(如攻击行为、语言干预等),可进一步说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