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分类和区分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症状表现、病因、智力水平、功能程度等。以下结合临床特征和学术分类进行系统说明:
1. 真性自闭症(典型自闭症)
表现为先天性的社交沟通障碍(如缺乏眼神交流、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重复动作或固定兴趣模式)及感觉异常(如对声音/触觉过敏)。多数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症状全面且持续。
2. 假性自闭症
由心理压力或环境因素引发,表现为暂时性社交退缩(如沉默、胆小),但语言能力和智力正常,在熟悉环境中可主动交流。无脑部病变,通过心理干预可恢复。
1. 生理型自闭症
与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需通过环境调整、心理疗法等综合干预。
2. 心理型自闭症
分为敏锐型(易受刺激)、迟钝型(安全感过强)和变异型(先天异常),需针对性制定康复方案。
3. 病理型自闭症
由疾病(如遗传病、脑损伤)诱发,需优先治疗生理病因。
1. 高功能自闭症
智力正常或超常,可能在某领域(如音乐、绘画)有突出才能,但社交能力仍落后。
2. 低功能自闭症
伴随智力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受限,需长期支持。
3. 阿斯伯格综合征
语言发育正常,但社交困难且兴趣狭窄,属于自闭症谱系中的轻症。
若需进一步评估,可参考标准化工具如PEP-3(针对2-7岁儿童的发展行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