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医疗与行为干预
1. 教育干预与康复训练
需在康复医生或特教老师指导下,通过系统训练强化有利行为、消减不良行为,形成固化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融入。部分共患多动症的孩子可能需要药物辅助(如托莫西汀),但效果可能较普通孩子差。
2. 行为与认知治疗
行为治疗:设定明确目标与奖惩机制,如完成任务后给予奖励,未达标时轻微惩罚,逐步建立自我控制能力。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孩子识别不良行为模式,学习时间管理、任务分解等技巧,提升学习效率。
二、居家感统训练方法
1. 前庭觉训练
前滚翻:每日3组,每组15个,增强平衡感。
蹦蹦床/袋鼠跳:每日20分钟蹦床或布袋跳跃,激活前庭功能。
秋千/转圈:提供前庭刺激,注意控制速度与方向转换。
2. 本体觉与触觉训练
独木桥/滑板:练习平衡与协调能力。
触觉玩具:如水宝宝解压球、磁力手环等,缓解触觉敏感或寻求行为。
大龙球/支架垫:通过挤压或翻滚改善触觉过敏。
3. 精细动作训练
使用串珠玩具、形状配对车等锻炼手眼协调与抓握能力,或通过跳绳、拍球提升协调性。
三、家庭与学校协作
家长需参与亲子训练,学习行为管理技巧;学校可通过特殊教育计划提供适应性学习环境。感统训练需长期坚持,但需注意其效果有限,需结合其他干预手段。
四、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自闭多动症孩子的脑神经发育存在先天缺陷,感统训练需根据孩子反应调整强度。
- 专业评估:若孩子出现动作笨拙、情绪调节困难等感统失调表现,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