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典型自闭症
表现为三岁前发病,存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及行为兴趣三方面的全面障碍,常伴随智力发育迟缓或癫痫等共病。
2. 非典型自闭症
起病年龄或症状不典型,可能仅在社交或语言某一领域存在障碍,其他方面表现正常。
3. 折线型与非折线型
1. 高功能自闭症
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具备一定学习能力,但社交技巧不足(多见于男性)。
2. 低功能自闭症
中重度智力损伤,生活自理需辅助(女性比例较高)。
3. 亚斯伯格综合征
语言和智力正常,但存在社交障碍及刻板行为,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学或艺术领域有突出才能。
1. 轻度(一级)
社交意愿存在但技巧不足,语言能力轻微延迟,刻板行为对生活影响较小。
2. 中度(二级)
社交主动性和语言理解明显受限,刻板行为频繁且干扰日常。
3. 重度
几乎无社交互动,语言能力严重缺失,刻板行为极端且需全天照护。
真性由基因突变导致思维功能缺失,假性则为后天能力发展失衡所致。
2-3岁后已获得能力迅速衰退,预后较差。
多见于女孩,7-24个月起病后出现发育退行及手部刻板动作。
当前国际趋势倾向于使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这一统称,涵盖上述多种类型,强调症状的连续性和个体差异。具体诊断需结合专业量表(如克氏行为量表)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