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自闭孩子走路姿势不稳

自闭症儿童走路姿势不稳的问题,通常与粗大运动协调障碍、平衡能力差、双侧协调困难等核心症状相关。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分析和训练建议:

一、原因分析

1. 神经发育异常:自闭症儿童常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导致肢体协调性不足,表现为步态笨拙、易摔跤或垫脚走路。

2. 肌肉控制不足:部分孩子因下肢肌张力异常(如足下垂)或髋关节稳定性差,影响正常步态。

3. 刻板行为影响:重复性动作(如垫脚行走)可能形成习惯性姿势,进一步加剧不稳。

二、家庭训练方法

1. 基础协调训练

  • 摆臂行走:要求孩子双手交替摆动,身体直立,从正向行走过渡到反向倒退行走,逐步提升协调性。
  • 直线行走:用胶带或砖块标记直线,让孩子脚后跟对准脚尖行走,强化平衡能力。
  • 2. 进阶平衡练习

  • 平衡木训练:在地面摆放砖块或低矮平衡木,让孩子正向/反向行走,后期可增加高度或手持物品(如抱球)以提高难度。
  • 蹲走练习:手扶膝盖交替前行,或进行鸭子步训练,增强下肢力量。
  • 3. 针对性肌肉训练

  • 髋关节活动:固定孩子髋关节,辅助完成下肢外展、屈伸动作,每个动作保持10秒,重复10次。
  • 足部训练:对垫脚走路的孩子,可进行足跟按压或斜坡行走练习,纠正异常姿势。
  • 三、专业干预建议

    1. 评估工具:通过PEP-3或VB-MAPP等标准化工具评估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2. 机构训练: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如平衡台、蹦床)和物理治疗,改善姿势控制障碍。

    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不良步态若长期未纠正可能导致不可逆影响,需及时介入。
  • 生活习惯融入:日常可通过上下楼梯、接球游戏等自然场景强化训练效果。
  • 若孩子伴随其他发育问题(如语言障碍或社交困难),建议综合干预核心症状。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