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能力培养
重点训练安坐、听指令、情绪控制等基础学习品质,以及简单的社交规则(如分享玩具、回应同伴)。独立完成基础任务的能力比“家长陪同下的表现”更重要。
2. 融合教育过渡
建议提前半年以上进行针对性融合训练,例如模拟幼儿园的小组指令、多步骤任务(如离开座位完成指令)和延迟等待场景。
1. 入园政策
普惠性幼儿园需优先接收自闭症儿童,部分地区(如厦门)还提供康教结合幼儿园的个性化教学计划。重度自闭症儿童可申请定期上门教学服务。
2. 补助申请
可申请康复训练补助(如山东省0-6岁每年最高1.6万元)、低保家庭补贴等,需准备诊断证明、户籍材料,通过残联或政务平台提交。
1. 家长心态调整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因焦虑影响孩子。自闭症康复需要长期重复训练,积极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如定点康复医院)。
2. 专业干预结合
通过行为干预、社交技巧训练(如参照同伴、游戏能力)提升适应性,必要时配合药物控制多动或冲动行为。
通过系统训练和政策资源结合,多数自闭症儿童可逐步适应集体环境。建议家长尽早联系当地教育部门评估,制定个性化入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