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光交流异常:回避与人对视,即使是最亲密的抚养者(如父母)呼唤时也不会有眼神回应,表情淡漠。
2. 唤名无反应:对名字的呼唤充耳不闻,常被误认为听力问题,但实际是对社交信号缺乏理解。
3. 缺乏依恋行为:不主动寻求拥抱或安慰,对父母离开或返回无明显情绪反应。
1. 语言发育延迟:不会说简单的指向性词语(如"杯子""电灯"),甚至完全无语言。
2. 非语言交流缺失:不会用点头、摇头或手势表达需求,也不会模仿常见动作(如挥手再见)。
1. 重复性动作:频繁出现甩手、撞头、摇晃身体等刻板行为,或长时间盯着旋转物体(如风扇轮子)。
2. 异常运动模式:踮脚尖走路、姿势僵硬,或出现"猩猩爬"等非典型移动方式。
3. 感知敏感/迟钝: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捂耳朵),或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
若宝宝同时出现上述多项表现,建议尽快到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早期筛查工具如《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可辅助评估,但最终诊断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观察完成。部分发育迟缓的宝宝可能表现类似症状,需通过系统检查排除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