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流行文化或日常用语中,"自闭少年"(Autistic teen)可能被用来形容内向、不擅社交的青少年,强调其害羞、独处倾向或社交回避行为。这种用法带有非专业色彩,常出现在网络自嘲或亚文化圈层中,与医学诊断无关。
从临床角度看,欧美医学界使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这一术语,核心特征包括:
1. 社交障碍:难以理解他人情绪,缺乏眼神接触,对社交互动兴趣淡漠。例如在聚会中无法理解笑话或群体互动规则。
2. 刻板行为:重复动作(如摇晃身体)、坚持固定流程,环境改变易引发焦虑。
3. 沟通困难:约30%患者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可能机械重复他人话语或仅从字面理解语言。
1. 诊断率差异:英国研究显示每57名儿童中有1名ASD患者,少数族裔诊断率更高,可能与筛查标准和社会支持差异有关。
2. 亚型分类:包括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语言能力正常但社交笨拙)等,后者在欧美常被称作"高功能自闭症"。
3. 社会认知变化:近年欧美倡导用"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ity)概念,强调ASD是大脑差异而非缺陷,推动包容性教育。
- 早期干预:欧美普遍建议对3岁前出现社交、语言异常的儿童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