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老鹰捉小鸡自闭症爱玩捉迷藏吗

  • 心理师
  • 2025-09-26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关于自闭症儿童参与"老鹰捉小鸡"和"捉迷藏"等社交游戏的情况,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自闭症儿童的游戏参与特点

1. 社交互动障碍

自闭症儿童通常难以理解游戏规则中的角色分配和协作要求,例如"老鹰捉小鸡"需要明确区分攻击者、保护者和被保护者的角色,这对他们来说较为复杂。多数自闭症儿童更倾向于固定、可预测的行为模式,而非需要想象力和灵活应对的集体游戏。

2. 参与程度与病情相关

  • 轻度自闭症患者经过早期干预后,可能通过模仿学习参与简单游戏,但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弱。
  • 中重度患者往往完全无法理解游戏目的,表现为兴趣缺乏或规则混乱,例如在捉迷藏中可能出现"只藏头部"等不符合逻辑的行为。
  • 3. 治疗干预的影响

    通过结构化训练(如ABA行为疗法),部分患儿可掌握基础游戏技能。特教改编的"老鹰捉小鸡"会简化规则,强调肢体互动和轮流意识,作为感统训练和社交突破的手段。

    二、捉迷藏行为的特殊性

    1. 典型表现

    多数自闭症儿童不会主动发起或参与捉迷藏,因其需要隐藏意图、推测他人心理等心智理论能力,而这正是自闭症的核心缺陷。部分患儿可能机械重复"躲藏"动作,但不理解游戏本质。

    2. 发育阶段差异

    2岁以下普通儿童也存在"顾头不顾尾"的躲藏行为,这是认知发展的正常阶段;而自闭症儿童的类似表现可能持续到学龄期,且缺乏后续发展的社交意图。

    三、专业建议

    1. 早期干预策略

    建议从非竞争入手(如平行积木、感官玩具),逐步引入规则简单的改编版集体游戏,重点培养共同注意力和轮流意识。

    2. 家长观察要点

    若孩子在游戏中持续出现:无视同伴、刻板重复动作、无法理解虚拟角色(如假装"鸡妈妈"),需及时进行专业评估。

    如需具体训练方法或游戏改编案例,可进一步查阅特教资源。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