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刻板行为打断 什么是自闭症刻板动作

  • 心理师
  • 2025-09-27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刻板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特征之一,表现为重复、固定且无明确目的的行为模式。以下从定义、表现及干预等方面综合说明:

一、刻板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1. 基本概念

刻板行为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性动作或语言,行为者对此乐此不疲,若被打断可能引发强烈情绪反应。与强迫症不同,刻板行为并非由焦虑驱动,而是自闭症患者感知世界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2. 核心特点

  • 重复性:如持续拍手、转圈等;
  • 固定模式:对物品摆放、行动路线有严格顺序要求;
  • 无功能性:行为本身不指向具体目标。
  • 二、常见刻板动作的表现

    1. 身体动作类

  • 手部动作:晃手、拍手或凝视手指;
  • 旋转行为:转圈、迷恋旋转物体(如风扇);
  • 面部动作:频繁眨眼、斜视。
  • 2. 语言与规则类

  • 重复问同一问题或喃喃自语;
  • 坚持固定路线或物品排列方式(如玩具必须排成直线)。
  • 3. 环境依赖行为

    部分孩子对生活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如更换床品、温度变化可能引发整夜哭闹。

    三、行为打断的干预建议

    1. 替代活动转移法

    用有意义的活动(如手指游戏、橡皮泥)替代无意义动作,需及时介入转移注意力。

    2. 结构化日程安排

    避免孩子独处无聊,通过规划全天活动减少刻板行为发生机会。

    3. 泛化训练与能力提升

  • 多感官教学(如用实物辅助认知,避免仅依赖卡片);
  • 通过能力发展减少重复行为,如理解问题后不再反复提问。
  • 4. 区分处理原则

    对无法改变的刻板行为(如整理物品的固定顺序),可尝试转化为优势能力。

    四、注意事项

    刻板行为需结合个体差异分析原因,部分可能源于感官刺激需求(如寻求视觉/触觉输入)或沟通障碍。建议家长在专业指导下制定干预计划,避免强行打断引发情绪崩溃。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