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形状分类游戏
1. CBM干预法形状盒
设计带动物图案的分类盒(如圆形对应小熊的家),通过手把手辅助逐步减少提示,引导孩子将积木放入对应形状的洞口。从实物操作过渡到卡片分类,拆解训练目标为小步骤。
进阶:混合不同颜色/材质的形状卡片,通过触摸边缘强化感知,配合夸张语言吸引注意力(如“三角形要跳进蓝色框啦”)。
2. 蒙眼触觉配对
两人戴眼罩从积木堆中摸出指定形状,或通过手中物体猜形状。可逐步增加难度,如同时辨别两个不同形状。
二、生活化形状应用游戏
1. 食物形状互动
将饼干、水果切成不同形状,要求孩子命名后再食用,同步提升语言表达。
用牙齿咬出面包片或胡萝卜的形状,比赛谁咬出的图形更标准。
2. 手工创意活动
撕剪报纸或广告纸上的图形轮廓,拼贴成宝塔、房子等组合图案。
面团塑形:压出面饼后用碗扣出圆形,制作不同形状的面坯烘焙食用。
三、动态与团体游戏
1. 形状大冒险
设置“形状隧道”(纸板拱门),孩子需持有对应形状卡片才能通过,结合跑跳动作强化记忆。
2. 积木进阶玩法
按颜色/形状分类积木,或组合多块积木创造新图形。2-4岁儿童可搭建房屋、动物等具象造型。
乐高合作:通过共同搭建模型促进社交交流。
四、其他创新形式
沙盘游戏:用沙子塑造图形,结合象征性表达缓解情绪,同时提升语言能力。
图形标记贴纸:将自制图形标签贴在家具上,通过视觉辨识与口语输入关联物品名称。
注意事项:
从相同物品配对(如雪花片分类)起步,逐步过渡到相似图形配对(不同样式的牙刷)。
融入夸张表情和奖励机制,避免纠正错误行为,以鼓励建立自信。
以上游戏可根据孩子能力调整难度,建议每日短时高频练习,结合生活场景泛化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