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心理自闭期 自闭的心理

一、自闭现象的分类与心理机制

1. 病理性与发展性自闭

  • 病理性自闭:如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属于先天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语言障碍及刻板行为,核心问题是缺乏自我与他者的区分能力,甚至未进入心理发展的“镜像阶段”。
  • 发展性自闭:如青春期因身体形象变化导致的过度自我关注,可能表现为社交恐惧或暂时性退缩,属于心理适应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
  • 2. 情绪相关自闭

    抑郁症或创伤后可能引发自我封闭,表现为情绪低落、社交回避,这类“自闭”是心理防御机制的结果,需通过情绪调节或专业干预缓解。

    二、典型心理表现与识别

    1. 社交与沟通障碍

    回避目光接触、难以建立伙伴关系,语言表达异常(如重复刻板用语)或非语言交流缺失(如无指物动作)。

    2. 行为与感知异常

    包括重复动作(拍手、转圈)、对特定声音/图像的过度敏感或恐惧,以及智力发育不均衡(部分领域超常)。

    三、干预与心理调适建议

    1. 早期干预关键性

    3岁前是自闭症干预黄金期,需通过行为训练帮助建立自我概念;发展性自闭可通过社交技能训练逐步改善。

    2. 环境调整

    避免过度刺激(如嘈杂环境),提供稳定、包容的支持系统,尤其对情绪性自闭者需结合心理咨询。

    若需进一步区分具体类型或获取干预方案,建议结合专业评估进行针对性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