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的中医方药 中医自闭调理

自闭症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先天不足"、"痰浊蒙窍"、"肝郁脾虚"等病机相关,治疗上强调益智开窍、涤痰醒脑、调理脾胃等方法。以下是中医对自闭症的辨证论治要点:

一、自闭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自闭症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理解力低下

2. 痰浊蒙窍:脾失健运导致痰湿内生,蒙蔽清窍,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

3.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易怒烦躁

4.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

二、常用中医方剂

1. 益智开窍类方剂

  • 定志汤:含炒栀子、丹皮、龙胆草清肝火,石菖蒲益智开窍,具有安神调气血的作用
  • 洗心汤加减:西洋参、茯神、生酸枣仁、半夏、陈皮、神曲、甘草、菖蒲等组成,原为中成药"洗心汤"加减,适合痰浊蒙窍型自闭症
  • 开窍方:以石菖蒲、远志为主药,配合补益肾精的药物,帮助患儿理解语言和社会规则
  • 2. 调理脾胃类方剂

  • 异功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四君子汤加陈皮组成,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从而增强全身机能
  • 健脾化痰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等药物组合,针对脾虚痰湿型自闭症
  • 3. 疏肝解郁类方剂

  • 疏肝解郁方:柴胡、郁金、香附、白芍等药物组合,缓解自闭症患儿的情绪波动和胸胁不适
  • 安神定志方:含茯神、酸枣仁、天麻等药物,治疗伴有失眠、抽搐症状的自闭症
  • 三、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将自闭症分为以下几种常见证型:

    1. 肝气郁结型

  • 症状:情绪封闭、胸胁胀痛、食欲不振、睡眠不佳
  • 治疗:疏肝解郁,常用柴胡、郁金、香附等药物
  • 2. 痰浊蒙窍型

  • 症状:反应迟钝、舌苔白腻、脉弦滑
  • 治疗:涤痰开窍,常用半夏、陈皮、石菖蒲等药物
  • 3. 脾虚湿困型

  • 症状:表情淡漠、便溏不畅、舌苔白腻
  • 治疗:健脾化湿,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
  • 4. 肾精不足型

  • 症状:智力发育迟缓、记忆力差、理解力低
  • 治疗:补肾益精,常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等药物
  • 5. 气血两虚型

  • 症状: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懒言懒动
  • 治疗:补益气血,常用黄芪、当归、党参等药物
  • 四、治疗注意事项

    1. 早期干预:中医强调"治未病"思想,越早干预效果越好,7岁前是治疗关键期

    2. 综合调理:除药物治疗外,还需配合饮食调理、情志调摄等综合方法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辨证施治,不可一概而论

    4. 长期坚持:自闭症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家长耐心配合治疗

    5. 中西医结合:严重病例可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各自优势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