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神交流异常:回避与他人对视,或对视时间极短,即使与父母也缺乏眼神互动。
2. 呼名不应:对名字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无应答,常被误认为听力问题。
3. 缺乏互动:不主动参与同龄人游戏,对他人情感(如安慰、分享)无回应,可能抗拒肢体接触。
1. 语言倒退:部分患儿2岁前能说简单词汇(如"爸爸妈妈"),但2岁后逐渐丧失语言能力。
2. 沟通障碍:即使有语言,也多重复刻板短语(如鹦鹉学舌),无法用于实际交流。
3. 非语言表达缺失:不会用点头、摇头等肢体动作表达需求。
1. 重复动作:持续摇晃身体、转圈、拍手等,或长时间专注旋转物品(如车轮、风扇)。
2. 固定仪式:坚持相同的生活流程(如固定路线、餐具),微小变化会引发强烈情绪反应。
3. 兴趣单一:只沉迷特定玩具或活动(如反复拆装积木),对正常儿童游戏无兴趣。
若发现上述多个症状,建议尽快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初步筛查(总分≥30分需警惕),并尽早就医干预。早期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预后,尤其是3岁前干预效果最佳。需注意,单一表现不一定是自闭症,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