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自闭症集体教学 自闭症集体课教案大全

自闭症儿童的集体课教学是连接个训课与社会融合的重要桥梁,通过科学设计的集体活动,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社交技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以下是关于自闭症集体课教学的全面指南,包含教案设计原则、具体活动方案和实施技巧。

一、自闭症集体课教学基础理论

自闭症集体课教学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集体课与个训课相辅相成,集体课是对个训课所学知识的泛化与反馈,通过集体环境帮助孩子将已掌握的技能应用到更复杂的社会场景中。

核心教学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孩子的集体学习意识和规则感,包括听懂集体指令和个别指令,养成听、看的习惯。同时还要培养竞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基本交流技巧,以及课堂中的等待、跟随、关注等能力。集体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生活中的泛化,即把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如分享食物、礼貌问候等。

教学原则方面,应采用"小项目、快节奏"的方式,在儿童感到疲倦前就更换活动内容。例如,一个十分钟的教学环节可以包含集体回答、新认知教学和简单互动等多个小项目,每个回合持续时间短但转换快,保持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学方式应采用高比例课程策略,即及时辅助、适时消退、灵活转换和强化相结合。

二、自闭症集体课教案设计框架

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是集体课成功的关键。一个完整的自闭症集体课教案通常包含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环境营造(10分钟)

创设安全友好的教学氛围,向儿童清晰介绍活动目的和规则,确保每位孩子都理解并愿意遵守。这一阶段对焦虑程度较高的自闭症儿童尤为重要,可以通过熟悉的物品、固定的座位安排等方式增强安全感。

第二阶段:感知与认知训练(20分钟)

利用图片卡片进行颜色辨别、形状分类等感知训练,鼓励儿童依次参与。通过拼图游戏、积木搭建等益智活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难度。

第三阶段:动作与身体控制(20分钟)

开展模仿动物动作、走平衡木、投掷球类等体育活动,逐步增加难度。使用鼓、铃铛等乐器进行节奏感训练,让儿童感受音乐韵律。动作训练不仅能改善身体协调性,还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和空间位置。

第四阶段:社交互动训练(20分钟)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购物、餐厅用餐或就诊等日常情境,指导儿童使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引导儿童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并作出恰当回应,提升社交敏感度。社交训练是自闭症儿童集体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反复练习和强化。

第五阶段:团队合作活动(20分钟)

将儿童分成小组,共同参与搭建积木大楼、合作绘画等创意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儿童互相协作、沟通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初期可能需要影子老师或家长的适当辅助,随着能力提升应逐步减少辅助。

第六阶段:总结与反馈(10分钟)

回顾当天活动,强调每个孩子的进步和努力。鼓励儿童分享感受和想法,提供积极反馈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反馈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次课程调整提供依据。

三、实用集体课教学活动示例

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集体课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案。

社交技能训练教案

  • 情感识别:展示表情卡片,要求学生描述每张卡片的情感表达,并模仿这些表情,描述自己的感受
  • 眼神接触与身体语言:演示正确的眼神接触和身体姿态(如直立、微笑、面向对方等),让学生互相练习并给予积极反馈
  • 小组合作任务:分组选择任务(如搭建城堡或制作手工艺品),每个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设计者、建筑师等),鼓励积极合作与互助
  • 语言与认知集体课

    设计围绕特定主题(如"参观动物园")的活动,教学目标包括听从集体指令、认识常见动物及其食物。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和实物模拟等方式,帮助儿童建立概念认知。提问环节可采用集体回答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无法独立回答的儿童,影子老师可在耳边提示答案。

    注意力训练游戏

  • "挑杯子"游戏:培养集体学习意识、规则遵守能力和注意力集中
  • "音乐接力":每个学生演唱一个音符传给下一位,失误则游戏结束,训练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 "音乐椅子大战"和"音乐问答"等游戏可放松身心、提高自信并增强团队协作
  • 生活技能集体课

    通过集体环境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教授穿衣、洗漱、吃饭等基本技能。采用"手把手"辅助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的方式。例如夹夹子活动可训练手眼协调:教师先示范,然后辅助儿童将夹子夹在纸板或玩具晾衣架上,逐步减少辅助。生活技能训练要注重实际应用,可在课程中设置"分享食物"、"整理物品"等环节。

    四、教学实施策略与辅助技巧

    成功的自闭症集体课教学离不开科学的实施策略和恰当的辅助技巧。教师和家长需要掌握这些方法才能有效支持儿童的学习。

    辅助技术是自闭症集体课的关键要素,辅助是一种附加刺激,用于有意识地引发正确反应,帮助儿童在指令与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辅助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 身体辅助:通过接触儿童身体帮助完成动作,如手把手教拿苹果

    2. 动作示范:通过示范指令动作帮助理解,如示范拿苹果后让儿童模仿

    3. 手势辅助:用手势(指点、示意)帮助做出正确反应

    家长参与在集体课中至关重要。许多家长在集体课上表现茫然,不知如何协助孩子。教师应指导家长掌握辅助技巧,如适时给予提示但不包办代替,及时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等。家长在课后还应继续在家庭环境中泛化集体课学到的技能。

    差异化教学策略需要考虑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差异。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从简单指令开始,如"大家站起来";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增加难度,如"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请拍手"。课程设计应包含不同难度层次的活动,确保每位儿童都能参与并获得成功体验。

    问题行为预防方面,教师应通过合理安排活动节奏和内容减少问题行为发生。当儿童对某个内容感到困难或疲倦时,及时转换活动;对积极行为给予及时强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提前干预。保持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是预防问题行为的最佳策略。

    五、集体课教学评估与家庭延伸

    科学评估和家庭延伸是确保集体课教学效果持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

    课堂评估应关注多个维度:

  • 儿童参与程度(全部/80%/50%/基本不参与)
  • 技能掌握程度(全部/80%/50%/基本未掌握)
  • 家长掌握辅导技巧的程度(能独立开展/需指导/不能独立开展)
  • 评估结果应记录并用于调整后续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家庭延伸活动是巩固集体课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泛化集体课学到的技能,如:

  • 将社交技巧应用于亲友聚会
  • 在超市、公园等场所练习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 通过家庭游戏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 家校合作能极大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

    长期跟踪有助于了解儿童的进步情况。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儿童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评估集体课技能的泛化效果。根据跟踪结果调整教学重点和策略,形成"教学-评估-调整"的良性循环。

    通过系统科学的集体课教学,自闭症儿童能够逐步发展出在社会中生活所需的各项能力,实现从康复机构到普通学校再到社会的平稳过渡。集体课教学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理解、接纳和支持的环境。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