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解步骤,循序渐进
如厕训练可以分解为多个小步骤,比如辨别男女厕所、脱裤子、蹲坐、清洁、穿裤子、冲水等。每个步骤都需要单独训练,采用DTT(回合式操作教学法)进行反复练习。比如先从最简单的"蹲坐马桶"开始,用强化物奖励孩子完成动作,逐步增加难度。
2. 建立规律和提示
定时带孩子上厕所(如每小时一次),形成固定习惯
使用视觉提示(如图片、计时器)帮助孩子理解如厕流程
观察孩子的生理信号(如捏裤子、烦躁),及时引导如厕
3. 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可考虑使用马桶支架等辅助工具减轻身体负担
家长陪伴时可通过唱歌、互动减少孩子的焦虑
避免强迫或责骂,保持厕所环境温馨
4. 个体化训练方案
根据孩子能力调整目标,重度自闭症可能需要数年训练基础动作(如提裤子)
通过增加饮水量+定时蹲坐的"密集训练"促进生理反应
用玩偶模拟、不同厕所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
5. 正向强化与记录
每次成功如厕后立即给予奖励(食物/表扬)
记录孩子的如厕时间和液体摄入量,寻找规律
即使进步缓慢也要持续鼓励,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闭症孩子的如厕训练周期往往比普通孩子长很多,有的基础动作(如提裤子)可能需要反复教导数年。建议保持耐心,必要时寻求专业康复师的指导。夏天衣物轻薄时是训练的好时机,可以重点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