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自闭抑郁家长应该咋样做

1. 观察与记录阶段

  • 用观察表记录孩子行为(如社交回避次数、情绪爆发时间等)
  • 注意身体信号(食欲/睡眠变化、不明原因疼痛等)
  • 区分自闭特质(如刻板行为)与抑郁表现(如兴趣丧失)
  • 2. 专业对接准备

  • 收集三甲医院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科名单
  • 准备就诊材料:行为记录视频、学校老师反馈表、成长史时间轴
  • 了解当地残联自闭症康复补贴政策(如有诊断)
  • 3. 家庭环境调整

  • 建立可视化日程表(使用图片/颜色分类)
  • 设置"安全角"(配备减压玩具、隔音耳机等)
  • 采用"三明治沟通法":肯定+建议+鼓励
  • 4. 社交能力训练

  • 从平行游戏开始(如共同拼图)
  • 使用社交故事(Social Stories)模拟场景
  • 借助AI社交机器人进行互动练习
  • 5. 情绪管理工具

  • 制作情绪温度计(1-10级自我评估)
  • 训练"5-4-3-2-1" grounding技巧(感官锚定法)
  • 设计"情绪急救箱"(放入减压物品清单)
  • 6. 家长自我照顾

  • 参加线上家长支持小组(推荐北大六院等平台)
  • 学习正念呼吸练习(每天15分钟)
  • 建立"喘息服务"资源库(临时托管机构名单)
  • 需要特别注意的预警信号:

  • 连续3天拒绝所有食物
  • 出现自我伤害行为(抓挠、撞头等)
  • 幻觉或妄想症状
  • 这种情况下需立即联系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 建议定期(每3个月)进行:

  • 儿童心理发育评估(Gesell量表等)
  • 家庭功能测评(FAD量表)
  • 家长压力指数测试(PSI量表)
  • 记住,专业干预(如ABA训练、认知行为治疗)需要与家庭支持相结合,通常需要6-12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改善。过程中请保存所有评估报告以追踪进展。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