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自闭症是一种由后天环境或心理因素引发的行为表现,与真性自闭症(先天神经发育障碍)有本质区别。以下是其主要表现及特点:
1. 社交退缩
表现为不愿与外人交流,对家人沟通兴趣降低,但在熟悉环境中(如亲友面前)可能表现正常。部分孩子会刻意回避眼神接触,但并非完全缺乏社交意愿。
2. 兴趣与行为异常
3. 情绪与适应问题
常见胆怯、不自信、易暴躁,对新事物或环境变化表现出强烈排斥,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多与心理压力相关,而非神经功能缺陷。
1. 成因差异
假性自闭症多由不良代养方式(如过度宠溺、电子屏幕依赖)或突发心理创伤引发,而真性自闭症与先天脑部发育异常有关。
2. 可逆性特征
假性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智力通常正常,通过心理干预、家庭环境调整后可显著改善,甚至完全恢复社会功能。
3. 症状局限性
症状往往集中在单一领域(如仅语言退缩或仅社交回避),且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差异较大,而真性自闭症的症状具有跨场景一致性。
若发现类似表现,建议及时就医评估,避免误判。早期行为干预和家庭环境优化是改善假性自闭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