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以下是其核心表现的分龄
一、社交互动障碍
1. 婴儿期(0-1岁)
缺乏眼神对视,喂奶时不看母亲;
对父母呼唤无反应,回避拥抱或身体僵硬;
无社交性微笑,不依恋抚养者。
2. 幼儿期(1-3岁)
不参与假想游戏(如假装打电话);
对同龄儿童无兴趣,独自玩耍;
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如对他人哭泣无反应)。
3. 学龄前期(3-6岁)
无法建立友谊,拒绝规则性集体活动;
不主动分享兴趣(如发现新玩具不告知他人)。
二、语言与沟通异常
1. 语言发育滞后
2岁仍无功能性语言(如不会叫“妈妈”);
语言倒退现象(已学会的词汇突然消失)。
2. 非语言沟通缺陷
缺乏手势(如不会指物);
语调平直,无抑扬顿挫。
三、重复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1. 行为模式僵化
坚持固定路线或程序(如出门必须左转);
反复排列物品或开关电器。
2. 感官异常
对特定声音(如吸尘器)过度敏感;
痛觉迟钝(摔伤不哭)或触觉敏感(抗拒衣物标签)。
3. 特殊兴趣
沉迷旋转物体(如电扇、锅盖);
对数字、字母有超常记忆力。
四、其他常见伴随症状
共患病:约1/3患儿伴随智力障碍、多动症或癫痫;
自伤行为:如咬手指、撞头等。
若发现上述表现,建议尽早通过专业量表(如ABC量表)筛查,并寻求医疗干预。2025年研究显示,早期个性化干预(如VR社交训练、肠道菌群调节等)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