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其详细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和关键点:
1940年,日军推行"囚笼政策",以铁路、公路和碉堡封锁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例如在姚家峪村,日军屠杀孕妇和婴儿,将村庄焚毁,激起了彭德怀等将领的强烈愤慨。此时国际反法西斯形势严峻(波兰沦陷、法国投降),中国急需一场胜利提振士气。战役核心目的是粉碎日军封锁,配合正面战场,并向世界展示中国抗战决心。
1.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9月10日)
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八路军105个团(实际参战部队达105-182个团)同时出击,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摧毁据点293个。彭德怀提出"多点出击,全面开花"战术,左权曾担忧暴露实力,但彭认为必须打破囚笼。
2. 第二阶段(9月22日-10月上旬)
扩大战果,攻占日军深入根据地的据点。例如关家垴战斗中,陈赓部队虽伤亡较大,但重创日军,体现了八路军的顽强作战。
3. 第三阶段(10月6日-1941年1月)
反击日军报复性扫荡,采用游击战术周旋,最终巩固了战役成果。
- 历史意义:总曾指出,百团大战"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