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自闭症小孩跟自闭症交流

一、自闭症儿童间的交流特点

1. 共同兴趣引导:自闭症孩子往往对特定物品或活动有强烈兴趣,可通过共同兴趣点(如积木、泡泡)建立连接。

2. 非语言沟通为主:更多依赖肢体动作、表情或物品交换,而非语言对话。

3. 刻板行为的同步性:相似的重复行为(如固定路线行走)可能成为互动契机。

二、促进交流的实用方法

1. 结构化游戏干预

  • 使用"地板时光"游戏,通过平行游戏逐渐引导互动,比如两个孩子各自拼图后交换碎片。
  • "寻宝大作战"等规则简单的合作游戏,培养轮流和共享意识。
  • 2. 视觉辅助工具

  • 用图片交换系统(PECS)辅助沟通,如通过交换卡片表达需求。
  • 制作社交故事图卡,演示如何发起互动(如轻拍肩膀)。
  • 3. 环境创设技巧

  • 减少感官干扰(噪音/强光),提供明确的个人空间标志。
  • 设置固定互动区域(如积木角),增强安全感。
  • 三、家长/教师支持策略

    1. 示范社交行为

  • 夸张地演示打招呼、分享等动作,引导模仿。
  • 用"声音+表情+动作"三位一体吸引注意力(如突然举起玩具并欢呼)。
  • 2. 强化正向反馈

  • 对任何自发互动(哪怕只是目光接触)立即给予奖励(击掌/泡泡)。
  • 避免纠正"非标准"交流方式,优先鼓励沟通意愿。
  • 3. 阶梯式目标设定

  • 从平行活动→物品交换→简单合作逐步过渡。
  • 每天设定15-20分钟专属互动时间,保持规律性。
  • 四、注意事项

    1. 尊重个体差异:避免强迫交流,有些孩子可能更适应非直接互动(如共同观察)。

    2. 长期培养基础能力:先提升语言理解、规则意识等,社交会自然衍生。

    3. 专业支持:考虑加入融合教育项目或特殊学校,利用同伴示范作用。

    通过系统训练,约60%的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可获得显著改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双方的独特沟通方式。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