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查一下自闭症是怎么回事

  • 心理师
  • 2025-09-23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通常在婴幼儿期起病。以下是关于自闭症的关键信息:

一、核心特征

1. 社交障碍

  • 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声音缺乏反应,难以建立依恋关系(如对父母分离无反应)。
  • 学龄期仍缺乏主动交往兴趣,无法理解他人情绪。
  • 2. 语言与沟通异常

  • 语言发育迟缓或缺失,可能重复刻板语句或模仿他人,但无法用于有效交流。
  • 非语言交流障碍(如少用点头、手势表达需求)。
  • 3. 行为模式异常

  • 对普通玩具无兴趣,却迷恋特定物品(如车轮、瓶盖)。
  • 重复刻板动作(转圈、开关门)或坚持固定生活流程。
  • 二、病因与风险因素

    目前认为自闭症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1. 遗传因素

  • 家族中有自闭症或精神障碍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显著增高。
  • 同卵双胞胎同病率高达82%,远高于异卵双胞胎(10%)。
  • 2. 环境与生物学因素

  • 孕期风险:母亲高龄、病毒感染、吸烟饮酒、接触化学物质或辐射。
  • 出生后因素:早产、缺氧窒息、脑结构异常(如小脑发育不良)。
  • 神经递质异常(如多巴胺分泌失调)也可能相关。
  • 三、诊断与干预

    1. 早期表现

  • 多数患儿在3岁前出现症状,如语言倒退、社交冷漠等。
  • 需通过专业量表评估,并排除其他发育障碍(如智力低下)。
  • 2. 治疗原则

  • 行为干预:通过教育训练改善社交和语言能力。
  • 家庭支持:家长需参与康复计划,避免讳疾忌医。
  • 四、注意事项

  • 自闭症无法完全预防,但孕期保健(如避免烟酒、定期产检)可能降低风险。
  • - 早期干预可显著提升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延迟治疗可能影响预后。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