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儿童会玩捉迷藏

  • 心理师
  • 2025-09-27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儿童是否会玩捉迷藏,主要取决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个体差异以及是否接受过有效的干预治疗。以下是综合分析:

1. 可能参与的情况

  • 轻度症状或经过干预的儿童:如果自闭症儿童症状较轻,或通过早期行为训练(如社交融合训练、结构化游戏引导),部分孩子可能表现出对捉迷藏的兴趣。例如,一些干预课程会通过“狐狸捉迷藏”等游戏形式,逐步引导孩子参与互动。
  • 模仿性行为:部分患儿可能在家长或治疗师的引导下,模仿简单的捉迷藏动作(如躲在窗帘后),但这更多是感官需求或刻板行为的体现,而非真正的社交互动。
  • 特定兴趣驱动:少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若对游戏规则产生兴趣,可能会以固定模式参与,但通常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 2. 难以参与的情况

  • 社交与沟通障碍: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社交障碍,难以理解捉迷藏所需的合作、轮流和想象规则。例如,他们可能无法主动寻找他人或对“被找到”做出反应。
  •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患儿更倾向于重复性活动(如排列物品),而捉迷藏需要动态适应环境变化,这与他们的行为模式相矛盾。
  • 严重症状未干预:未经治疗的重度自闭症儿童通常完全回避互动游戏,甚至对他人呼唤无反应,更不会主动参与捉迷藏。
  • 3. 干预建议

  • 循序渐进引导:从简单的“躲猫猫1.0版”开始(如用毯子遮盖后掀开),逐步增加互动难度,帮助孩子建立兴趣和反应能力。
  • 结合感官需求:利用患儿对特定感官刺激的偏好(如躲藏时的触觉体验),设计个性化游戏形式。
  • 专业支持:早期行为疗法(如ABA)和结构化教育可改善社交技能,部分儿童经过长期训练后可能尝试基础游戏。
  • 总结:自闭症儿童参与捉迷藏的能力存在显著个体差异,需结合症状评估和干预效果综合判断。家长和教育者应避免强制参与,而是通过科学引导逐步培养兴趣。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