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神交流缺失:宝宝回避与父母或其他人的目光接触,对呼唤名字无反应,缺乏通过眼神传递情感的能力。
2. 肢体接触抗拒:抗拒拥抱、抚摸等亲密接触,对父母的互动邀请(如逗笑)反应冷淡。
3. 社交游戏缺陷:不会参与"躲猫猫"等假扮游戏,缺乏与同龄人合作的意识。
1. 语言发育迟缓:2-3岁仍不会叫"爸爸妈妈",或仅能模仿他人语言(鹦鹉学舌式对话)。
2. 非语言沟通异常:较少用点头/摇头表达需求,多通过拉扯他人手部实现目的。
3. 语言理解障碍:能背诵儿歌但无法理解内容,不会主动提问。
1. 刻板行为:反复旋转车轮、开关电灯,或长时间盯着风扇等旋转物体。
2. 兴趣狭窄:强烈依赖特定物品(如布娃娃),对普通玩具兴趣缺缺。
3. 感觉异常:可能对疼痛不敏感(如打针不哭),或对特定声音过度敏感。
1. 运动发展滞后:走路较晚,动作不协调(如走路姿势怪异)。
2. 情绪反应异常:突然无故大笑/尖叫,或对微小变化表现出强烈抵触。
3. 睡眠与饮食异常:睡眠时间少于同龄儿,可能出现严重偏食(如只吃白米饭)。
上述表现需持续观察6个月以上,且需排除听力障碍等其他疾病。约70%患儿伴随智力发育迟缓,但部分可能在某些领域(如记忆)表现超常。早期干预(如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预后,建议发现2项以上症状时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