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法是一种基于认知发育系统理论的干预方法,受Piaget、Vygotsky等学者的理论影响,专为有严重发育问题(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设计。其核心观点认为,自闭症儿童是"系统的受害者",因缺乏自我意识和执行功能而难以与环境互动。该方法通过整合学校、诊所和家庭的多场景干预,重点改善儿童的身体构造、社交互动及交流能力。目前已在美加等国的多个教育及医疗机构中应用。
1. 系统性干预
强调通过组织化行为集合(系统)来重构儿童的功能,例如利用"混乱状态"引入新互动方式,或通过"发脾气利用法"引导情绪调节。
2. 家庭参与
提供101项具体建议指导家长,如如何集中孩子注意力、诱导沟通、减少焦虑因素等,形成居家支持体系。
1. 地区差异
西藏等偏远地区存在干预中断或认知空白问题,部分家庭因资源匮乏无法持续获得专业支持。
2. 政策支持
中国2024年起推动孤独症康复进医保,延长救助年龄至16岁,并提高生均教育经费至7000元/年。
1. 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大脑中负责社交注意力的回路存在功能紊乱,这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了生物标记。
2. 外周神经假说
哈佛大学研究提出,部分症状可能与四肢、皮肤的神经缺陷相关,挑战了"自闭症仅是脑疾病"的传统观点。
米勒法作为综合性干预手段,其系统化理念与当前政策倡导的"全生涯服务"方向高度契合。家长可通过专业机构评估孩子需求,结合个体情况选择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