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孩子害怕被嘲笑时:
1. 建立安全感
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有特别的地方,你的大脑就像一特的超级电脑"
通过社交故事(Social Stories)预先演练可能遇到的场景,比如制作图文卡片模拟同学互动的场景
2. 培养自我认同
制作"优势清单":用视觉化方式列出孩子擅长的领域(如记忆力、绘画等)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练习回应嘲笑的简短语句:"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3. 创造支持环境
与老师合作建立班级包容氛围,比如开展"差异认知"主题班会
寻找融合教育资源,联系当地自闭症家长互助组织
二、应对哭闹行为时:
1. 即时应对技巧
保持平静,降低声调,避免说教(此时语言处理能力会下降)
提供"压力选择项":"需要耳机还是拥抱?"(根据孩子感官偏好)
使用可视化情绪量表,帮助孩子指认当前情绪等级
2. 预防性策略
建立结构化日程表:用图片或颜色区分每日流程
设置"安全角":配备减压玩具、加重毯等感官调节工具
提前预警变化:"再过10分钟我们要结束游戏"(配合计时器视觉提示)
3. 事后安抚
情绪平复后,用简单语言复盘:"刚才声音太大让你不舒服了"
通过绘画或玩偶等媒介帮助孩子表达触发原因
强化积极行为:"你刚才自己拿了耳机,做得很好"
三、长期支持建议:
1. 记录行为ABC日记(前因-行为-后果),寻找规律
2. 咨询专业机构进行感觉统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3. 家长自我关怀:每天预留15分钟减压时间,避免情绪耗竭
重要提醒:
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这些方法可能需要6-8周的持续尝试才能看到效果。当遇到自伤或攻击行为时,请立即联系专业医师。
需要更具体的某方面建议吗?比如学校沟通技巧或感统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