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以下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表现和家庭干预建议:
一、核心表现
1. 社交障碍
婴儿期可能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对拥抱抗拒,幼儿期常独自玩耍,难以建立同伴关系,缺乏分享行为。
对唤名无反应,甚至对父母呼唤也像未听见。
2. 语言交流异常
语言发育延迟,可能不会主动提问或仅用动作(如拉手)表达需求。
部分孩子会机械背诵儿歌但无法理解内容。
3. 刻板行为与特殊兴趣
重复开关灯、旋转车轮等固定动作,或执着于排列物品。
对特定感官刺激异常敏感(如捂耳朵避声、斜视物体)。
二、早期信号(0-8个月)
4个月大时无法模仿声音,7-8个月不会咿呀学语。
对躲猫猫等互动游戏无兴趣,较少注视人脸。
三、干预建议
1. 家庭训练
通过分解任务(如穿袜子分步骤)进行行为训练,完成后及时奖励。
多开展亲子游戏(搭积木、讲故事),避免让孩子独处。
2. 社交动机培养
初级阶段可用需求延迟满足(如暂停游戏)激发互动意愿。
中高级阶段引入合作类游戏,体验社交中的成功与挫折。
四、注意事项
避免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优先选择其感兴趣且易完成的活动。
家长需保持情绪稳定,珍视孩子偶然的恰当交流行为并积极鼓励。
部分自闭症孩子虽存在障碍,但可能在音乐、记忆等领域展现特殊才能。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能显著改善孩子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