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等)通常伴随终身,但通过早期干预和持续训练,部分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时机及社会支持体系密切相关。例如:
1. 早期干预:3-6岁是黄金干预期,案例显示持续行为训练可使智商显著提升(如某患儿从69升至102),而未干预者症状可能加重。
2. 社会支持:60%谱系儿童能进入普通小学,但成年后仅少数实现就业,48%需家人照料。社会环境包容性和特殊教育资源至关重要。
3. 共患病管理:37%大龄患者伴有精神障碍,65%存在躯体疾病(如肥胖、癫痫),需多学科协作。
虽然完全治愈仍不可能,但2025年我国已启动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为未来治疗提供新方向。现有手段(如行为训练、饮食干预)可提升生活质量,但效果因人而异。
自闭症预后呈现两极分化,既有个别"恢复极好"的案例,也有需终身照护的情况。积极干预能改变发展轨迹,但需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