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典型自闭症(即传统意义上的自闭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诊断范畴、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上。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概念范畴差异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个更广泛的诊断分类,涵盖从轻度到重度的多种神经发育障碍,包括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期崩解症等。它强调症状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不再严格区分亚类型。
典型自闭症:属于ASD中最严重的一类,核心症状(社交障碍、语言缺损、刻板行为)全部显著且典型。过去曾作为独立诊断类别,但现代医学已将其纳入ASD谱系中。
2. 症状表现的广度与强度
ASD:症状表现更灵活,可能仅具备部分核心特征。例如:
轻度ASD患者可能仅有社交困难或狭隘兴趣,但语言能力正常;
部分患者感官敏感度高(如对声音、气味异常敏锐)或存在独特认知优势(如细节记忆力强)。
典型自闭症:三联症(社交、语言、刻板行为)均严重缺损,常伴随智力障碍或语言发育停滞。例如完全无语言、极度回避社交接触等。
3. 诊断标准的演变
传统诊断中,典型自闭症需满足严格的行为标准,而ASD采用谱系概念后,只要符合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两大核心即可,无需全部症状。
例如,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现归为ASD)可能语言发育正常,但社交笨拙且兴趣狭窄,过去会被单独分类,现在则视为ASD的一种表现。
4. 干预与预后的多样性
ASD:轻中度患者通过早期干预(如ABA疗法、社交训练)可能显著改善功能,甚至融入社会;
典型自闭症:康复难度较大,需更密集的长期支持,部分患者可能终身需要照护。
ASD是一个包容性更强的诊断框架,而典型自闭症是其谱系中症状最集中、最严重的一类。两者的区别本质上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